• 環保小學堂

    基隆市安樂區永康社區發展協會

    安和樂利、永保安康

  • 最新消息

    永康社區發展協會每星期一到五都有課程可以參加

    星期一9:00-11:00 排舞

    星期二9:00-11:00美好人生探索、快樂生活

    星期二13:00-16:00大家來唸歌

    星期三9:00-11:00太極拳

    星期四9:00-11:00拍打操

    星期五9:00-11:00唱歌學日語

     

    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來共襄盛舉

  • 社區願景

     塑造一個之家園

    「安」是安全

    讓社區民眾沒有恐懼,包括治安良好與環境安全

     「和」是和諧社區

    社區民眾沒有紛爭,協會與村里組織和諧相處,共存共榮

    「樂」是快樂

    民眾透過社區活動的舉辦過程,得到喜悅與快樂

    「利」是福利

    社區能夠關心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

     

    安和樂利、永保安康

    社區唯有透過不斷努力的過程,改善社區的狀況,才能達到「安和樂利」的目標,永保安康。

  • 社區核心價值

  • 永康環境教育學習場所

    永康關懷據點

    推動公有建築節能示範永康里的關懷據點是由志工合力打造的石頭屋,裏面除了天花板的燈具及地板外,屋、內外裡面的裝潢到布置不花一毛錢,是利用資源回收來的石材及建材,及志工至海邊撿石頭及廢棄的地磚、酒甕,成了裝潢的材料。

    志工利用海邊石頭、岩石貼成壁磚,凹凸造型獨特,讓石頭屋有地中海的風情。並將家裡破掉的酒甕,敲成一片一片,當成裝飾的壁磚,整間石頭屋幾乎都是利用資源回收,進行加工,鋪設而成。

    永康社區善用回收物品,打造銀髮族休閒場所,除了讓銀髮族生活有重心,也讓資源生生不息。

    永康環教劇場

    提高民眾對環保議題永續發展觀念的認知,激發對環保永續發展的動機與承諾,特此成立­「永康環教劇場」,希冀藉由劇場搭配環保之歌將環境教育觀念及認知向下扎根,培養民眾對環境改變的覺知,並提升民眾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共同努力社區發揮無限的創意,將隨處丟棄的廣告紙整理後,結合學童課後輔導課程,讓小朋友發會創意,激發社區小朋友的創意,也帶入資源回收的教育概念,永康環教劇場,劇團的服裝幾乎都是社區自己動手製作,並且重複使用,利用簡單的生活中可取得的素材,並盡可能使用回收物品製作成劇場中所使用的道具,在社區長期推動之下,大小朋友對於資源回收再利用,具有相當的概念與認識。

  • 永康三寶

    豆腐乳、肉鬆和菜脯

    豆腐乳

    150元

    永康傳統手工製作的豆腐乳,有著社區地方主婦獨特的手藝和美味,豆腐乳是用通過GMP安全食品認證的豆腐經粗鹽醃過、曝曬後再放入佐料醃製而成,遵循古法釀製,堅持產品的自然、安全。

    海苔肉鬆

    150元

    余素雲女士在擔任永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時,發現有一群孩子經常在街頭閒逛,因為不捨,於是發起免費安親班活動,照顧起這群缺少大人關心的小朋友。永康里的居民蘇老先生深受感動,於是每天都親手送上手工的海苔肉鬆,來照顧這群小朋友,這就是永康海苔肉鬆的起源。

    菜脯

    50元

    純自然手工製造、無防腐、化學添加物的蘿蔔干,吃起來不死鹹,且吃完會回甘,值得你一吃再吃。

  • 低碳旅遊

    永康景點

    永嘉登山步道

    『永嘉登山步道』保留數棵約百年的榕樹在小徑旁中及櫻花樹形成清幽的小路,社區規劃為無菸生態步道。是一般民眾健走的路線,離市區不遠,路線也不複雜,每天都有很多人前往,沿路安排參觀一江山烈士紀念祠,及品嚐永康社區環境綠美化成果的「金桔茶」,與「永康老人會館」、慈雲寺、十方大覺禪寺及老大公廟做導覽解說。

    石觀音步道

    『石觀音步道』,擁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常見野生動植物,都是永康社區內珍貴的資產。在地植物:蕨類最多,有稀有瀕臨滅種的「鐵線蕨」及、銀杏、山鬃、江某、籃雀、松鼠、筆筒樹、山林頭、刺蔥、白匏子、月桃。在地特產:金桔、樹梅、綠竹筍、菜頭。一路平緩上坡無階梯,適合老人走的路,對老人心肺功能很有幫助,老少咸宜。榮獲衛福部全國50條輕行旅遊步道之一。悠閒的漫步在步道上。環顧四週,有青山』,五節芒隨風搖曳成趣,長1.公里,路程約30分鐘。

    懷舊思情文化牆

    懷舊思情文化牆敘述永康的歷史、文化、古蹟---。如 麵線埕、碳窯仔、蚵殼港-----等

    麵線埕:日治時代,在今樂一路12巷至28巷附近,里民以製造麵線為業,在寬廣空地上,翻賽曬麵線,故留下該地名。位在今安樂國小大操場。

    碳窯仔:位於今安樂市場所在,日治時期,政府曾在此,設有一煉焦炭的工廠,約在大正昭和之際固留有該地名。

    蚵殼港:原基隆四大港之一,現為西定河,早年在河的兩岸居民挖鮮蚵為生,商家以蚵殼為材料燒石灰窯廠,因而得名。名蚵殼港,

    羊仔山(位於永康社區「阿母的灶腳」):早期養羊聞名,故取此名。

  • 深度文化之旅流程

    .

  • 資源回收課程教作

    DIY能源看的見

    手做玲瓏球

    環保手工藝

    利用廢棄的打包帶作出小巧玲瓏的小球

    手作紙蝴蝶

    環保手工藝

    利用廢紙製作出美麗翩翩起舞的蝴蝶

    手作竹蟬

    環保手工藝

    利用廢棄養樂多罐做出傳統手工藝竹蟬,透過線與松膠摩擦產生共鳴進而發出聲音

    手作紙風車

    環保手工藝

    兒時記憶的紙風車令人懷念,讓我們一起利用廢紙及吸管手作出記憶中的紙風車

    手作竹槍

    環保手工藝

    利用廢棄免洗筷和橡皮筋製作竹槍玩具,套上橡皮筋扣下板機即可將橡皮筋射出

    手作風箏

    環保手工藝

    利用廢紙製作出隨風搖曳的風箏

    手作波浪鼓

    環保手工藝

    利用不要的雜誌和吸管及棉線和珠珠做成好玩又有趣的波浪鼓

  • 手工製作草仔粿

    運用永康在地食材苧麻及香蕉葉和耆老指導遵循古法傳統手作的草仔粿